近年來,洋縣深入貫徹落實省市漁業高質量發展部署要求,緊緊圍繞“減量增收、提質增效、綠色發展、產業振興”這一主線,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變漁業發展方式,注重提高漁業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堅持遵循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和可持續發展理念,重點推進水產健康養殖、現代設施漁業、智慧漁業、“平安漁業”建設、水產品加工、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等工作,實現漁業穩步快速發展。
優化養殖模式,延伸產業鏈條。一是改善傳統養殖條件。投入財政資金160萬元,對800畝精養殖池塘進行標準化改造,有效改善養殖生產條件,實現水產品增量提質。二是加快設施漁業發展。全縣共建陸基圓桶養殖池256個,養殖水體13711立方米,養殖品種由單一養殖鱸魚擴展到鱖魚、鱘魚、金鱒、虹鱒、南美白對蝦等名優經濟品種。隨著設施漁業的快速發展,在線監測、精準飼喂、智能增氧、氣象服務等數字化設備逐步應用在漁業生產管理中,現代智慧漁業技術應用推廣加快,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了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三是提高產品附加值。洋縣珍鯢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磨子橋鎮建成大鯢加工車間520平方米,冷藏保鮮庫100平方米,進行水產品保鮮冷凍、清洗分割、分揀包裝等加工處理,延長產業鏈,提升產品產值;洋縣國宏大鯢養殖有限公司與成都市海光食品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完成出口食品原料養殖場海關備案,為大鯢走向國際市場奠定了基礎。
加強品牌創建,注重品牌效應。深入推進水產品“兩品一標”認證工作,以品牌創建帶動產業增效。洋縣金沙湖水庫的鰱魚、鳙魚,漢中宇暢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鱸魚、鰱魚、鳙魚、草魚獲得有機認證,創建了“鹮田喜地、養蝦有稻、鹮鄉稻蛙”等5個稻漁品牌,注冊了“國宏城洋、山水華陽、鹮樂多”3個水產品商標,為品牌漁業打造創造了條件。
強化主體培育,激發創新活力。注重加強基地建設,發展養殖大戶,培植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全縣累計培育水產養殖新型經營主體58家,創建國家級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骨干基地3個,省級漁業家庭農場1個,市級“五個農業”示范企業2家,市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2家,“味見漢中”漁業觀光示范場1家,縣級”五個農業“示范企業2家,縣級農業八大產業鏈主企業和支撐體系10家,大大提高了漁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筑牢安全防線,護航穩定發展。狠抓漁業安全生產管理,出臺了《漁業安全生產工作實施方案》《漁業安全生產工作職責分工》,進一步夯實漁業安全生產相關部門工作職責,明確鎮(街)屬地管理責任和養殖戶生產主體責任。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增強養殖戶安全生產和守法意識。加大安全隱患排查和專項整治力度,防范應對災害性天氣,保障漁民生命財產安全。持續鞏固水產品“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三年行動成果,強化水產品產地獸藥殘留抽樣檢測,加大水產用投入品檢查力度,全力推進水產養殖重點品種藥殘突出問題治理工作,落實水產品承諾合格達標證制度,積極開展專項檢查和常規檢查,有效規范了漁業養殖生產行為,確保水產品的質量安全。
嚴守生態紅線,強化資源保護。堅持資源養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相結合,規范漁業增殖放流,持續開展長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加強水生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養護,促進資源與生態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近四年來累計放流魚苗211萬尾,進一步恢復了漁業資源種群數量,保護了水生生物多樣性,改善了水域生態環境。積極開展以“關愛水生生物、構建和諧家園”為主題的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宣傳,營造全民參與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的良好社會氛圍。加強外來引進種養殖企業監督檢查,加大對本土苗種生產企業的監管力度,確保養殖企業引種合格、生產有序、防治科學、銷售合規。